二胡演奏家赵磊:亚洲青年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东西方音乐的推广者
- T大
一把二胡拉的是沧桑,演绎的是悲壮,这大概是二胡给我们的最初印象。然而一场演奏会却给了它新的面目,在舞台上,二胡表演家赵磊用二胡与竖琴、架子鼓、电贝司等现代化乐器合作奉献了一场满场喝彩的视听盛宴。
赵磊,1979年出生在上海,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足迹遍及亚、欧、美、大洋洲及北非各地。合作乐团包括墨尔本交响乐团、新加坡大都会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民族乐团等。第66届戛纳电影节“中国之夜”开幕独奏嘉宾,第18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嘉宾,广受观众和媒体的好评,以其精湛的技巧、颠覆性的音乐语言感动世界观众。2010年创建“二胡无限动" ﻪ音乐计划,先后与“声音魔术师”鲍勃·麦克费林、雅乐大师东仪秀树、作曲家谭盾等音乐前辈合作。
“拉好二胡最重要的两点无外乎勤奋和用心。”赵磊一直都这样认为,而且一直都在这条路上坚持。基础深厚的二胡技术,让赵磊有了和不同的艺术家合作的机会,他说,“不管和哪种艺术家合作,首先必须了解对方的特质,然后将二胡众多演奏特性中适合的元素选择性地发掘出来,这样才能将两者不同的色彩融会贯通。”
2005年,得到上海民族乐团的支持推荐,赵磊和另外5名青年才俊赴日,与日本著名的雅乐师东仪秀树先生组建了“BAO组合”,在6年多的发展中,他们接触、参与了各式各样新的艺术形态的演出,让自己从演奏传统民乐扩充到了多元化融合跨界的表演层面。而后,他与国内外多位不同艺术门类的前辈们合作,在电子音乐、视觉艺术、声腔化演奏、探戈、踢踏舞、爵士、摇滚等艺术领域中,用二胡诠释了一种出乎意料的创新风格。
一次次的磨炼,让赵磊深深领会到二胡的魅力,之后他与上海作曲家沈逸文、现代舞编导董杰共同创作了“二胡肢体剧场”——《关雎》。历经4个多月的准备与排练,呈现后受到了谭盾、林兆华大师的赞赏与推崇。赵磊说,这部作品是他艺术生涯中至今历时最长准备期的作品。这篇四重奏形式的音乐作品,对于主奏的赵磊有了很大挑战,他不仅要在无谱、无指挥的情况下,统领着其他演奏家生动、精准地完成曲子,而且在过程中,还需配合舞蹈演员现场的发挥,即兴地微调节奏,以对位舞蹈语言,这在传统的民乐演奏中是不曾尝试的。现在,这种“混搭”表演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潮,赵磊继续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赵磊,亚洲青年音乐家杰出代表,二胡演奏家和东西方音乐推广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海南无关。其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