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元媛: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 T大
“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这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广大党员干事创业作风的重要要求。
永葆奋斗精神是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翻开历史长卷,不难发现,政权的衰落更迭,无不与精神懈怠、贪图安逸有关。中国共产党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有着宏伟的奋斗目标和不懈的奋斗精神。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没有奋斗精神,就没有今天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也是一篇不断续写的大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这需要我们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来看,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现代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拯救和发展中国的中国共产党,必然要被推上历史的前台。通过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现代化进而实现民族复兴,也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必然使命和历史担当。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成为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和追求。
历史证明,永葆奋斗精神,是一切进步力量走向兴盛与发达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党克敌制胜、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法宝。95年来,我们党既靠奋斗起家,更靠奋斗发展,成就了一项又一项伟业。从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到建设和改革时期的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无不是忘我奋斗精神的结晶,也无不因为拥有这样的奋斗精神而推动了事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在外有压力、内有困难,风险不断、考验不断的情形下,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一、第二步战略目标。
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会一帆风顺,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将一马平川。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我们不能有任何自满情绪和享乐思想,要发扬实事求是、艰苦创业、勤俭建国的精神,克服一切阻力、解决一切矛盾,把消除贫困工作一步步做到位。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当前,我们正处在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节点,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将昂扬的奋斗姿态保持下去。(文/缑元媛)